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理学研究 > 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

汝城县濂溪书院

作者: 本站 来源: 本站 时间:2016年04月19日 浏览次数: 字体:[]

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与传承 | 爱莲说 | 周敦颐后裔 | 濂溪书院

  汝城县濂溪书院

  2001年以来,汝城县委、县政府按照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濂溪书院进行了修复,完成了广场建设、前坪铺设、室内陈列以及美化亮化工程,全面提升了书院的文化品位,受到了上级领导和湖南省周敦颐研究专家的好评。重修后的濂溪书院成为了汝城文化事业发展的亮点和游览观光的热点,是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党政要员、莘莘学子、文人墨客拜谒者络绎不绝。
  蓬安县濂溪祠
  濂溪祠是为了纪念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而修建的,里面陈列的是周敦颐的生平和代表作。相传很久以前,龙角山清泉淙淙,飞流直入江中,长年不断,名叫濂溪。从山麓接引溪水而造池,取名濂溪池。池内遍植荷花,水清叶茂,清香四溢;池畔环建长廊,竹柳相连,柔风送爽,迷人醉心。池下数百石级通达江岸,岸边停舟一片,箫笛笙歌,不绝于耳;江中商船如梭,江烟漫山,美妙非凡。
  公元1056——1060年(北宋嘉佑年间),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任合州通判时,溯江而上到南部访友,路经此地,当地文人墨客集数十人迎于江岸,留他在此住宿讲学。周子信步濂溪池畔,竹影摇曳,杨柳轻扬,荷花初放,清逸秀美,十分惬意。遂索笔为诗:“满塘荷花红粉姿,晨风荡柳绿烟丝,谁说江南风光好,怎及蓬州濂溪池?”
  濂溪祠屋内的青铜塑像是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先生的塑像。塑像两边墙上的汉白玉,分别雕刻的是周敦颐的《爱莲说》和《太极图说》。濂溪祠外复建的爱莲池是生态性主题池塘景观,池内种睡莲、养鱼,配以九曲桥和凉亭,设计理念扣合鱼形太极意象 。
  大门介绍
  头门
  濂溪书院的头门,也就是第一道门。它是一座最具有湘南特色的精美朝门,砖木结构,由石门槛、石鼓、石柱础、大匾、屋檐拱卷有机结合而成。大门和整个院落集中了湘南民居的马头墙、飞檐翘角、砖雕、木雕、石雕、彩绘、彩雕等建筑装饰元素,显得古朴庄重、典雅大气。
  庭院、大门
  这是一个典型的仿古书院式庭院。这个紫铜雕塑就是理学鼻祖周敦颐的雕像,是根据有关古籍记载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周敦颐曾三度在郴州为官,且政绩卓著,为官清廉,不仅开创了著名的宋
  濂溪书院
  明理学流派,而且写下了千古名文《爱莲说》,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与周公雕塑齐排对称摆设的是中国最大的寿山石。它是传统福寿文化的坚实象征,福寿在眼前,“石”眼前。中国体育局曾来人洽谈过想以500万的身价购下它雕琢成冠军石。所以机会难得,不可不看! 接下来,请大家注意院内映入眼帘的大型石雕根雕作品和各种对联书法,无不显现出书院不凡的气势。
  濂溪书院的正大门。门头匾额上刻有“濂溪书院”四个大字,门口有一对荷花石鼓,两旁镌刻的对联是清末名士王闿运撰写的:“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大门两边墙上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是儒家文化的发展和升华,也是宋明理学的精髓,出自南宋大学士朱熹之手迹。据统计,书院镶制了全国名家对联18副,马头和人字墙上绘制了郴州历史文化传说图画100幅,称之为“郴州百芳图”,请大家留心观察。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而改名。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宋代著名思想家,理学的奠基人。其在中国儒学史上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黄百家曾评价:“孔孟而后,汉儒止有经传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故安定、组徕卓乎有儒者之规范,然仅可谓有开之必先。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公元之破暗也”(《宋元学案·濂溪学案》)。此评甚为公允。
  濂溪书院周敦颐铜像
  据史书记载,其哲学著作有“数十篇”,流传下来的只有《太极图说》和《通书》两篇。公元1041年至1044年期间,“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其一生为官清廉公正勤勉,为学精密严谨细致,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自律。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上承孔孟,下起程朱。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自己的理学体系,宣扬其“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论和主静、顺理、诚心、无欲的人生观。周敦颐在汝城任县令时,县内政治清明,百业兴旺,民情淳朴,政通人和。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千古名篇《爱莲说》、《拙赋》,其弟子程灏、程颐在来汝城探望老师时有感于汝城风光美景,写下了《千家诗》第一篇《春日偶成》。汝城人民为纪念他,特在县城西郊修建了濂溪书院,并进行了十度修葺,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他写下的《爱莲说》虽短短119个字,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评介
  周敦颐去世以后,他所开创的宋明理学,经过他的学生程颢、程颐继承和完善,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后来又经过朱熹的继天和发扬,终于成为封建时代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濂溪先生的人品也为后世所称道。宋代著名文学家黄庭坚说:“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朱熹更称赞他说:“不卑小官,职思其忧。”“短于取名,而乐于求志;薄于邀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尚友千古;闻茂叔之风犹足律贪。”先生为人可见一斑。他为人的光风霁月,为官的刚正清廉,还不值得我们今人,特别是为官者学习和借鉴。
  周敦颐去世以后,近千年来濂溪书院累经兴废,院址几度迁移。现莲花洞旧址处尚存有厢房数间。当地群众为纪念这位先贤,至今仍将旧址后面的青山称为书院山,旧址前面的溪水称为濂溪港,港上有石桥一座,“濂溪桥”三字依稀可见。濂溪先生的墓地,则在文浩劫中被夷为平地,现正在恢复之中。
分享到

在线咨询

QQ客服 QQ客服

咨询热线
0746-5236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