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学代表人,今湖南省道县人。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
周 敦颐为人清廉正直,淡泊明志,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任星子知军(相当于市委书记兼市警备区书记),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上荷花。每当茶余饭 后,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也有一说,爱莲说是从湖南衡阳西湖凤凰山下的一池莲花开始的。因周敦颐5岁丧 父,随母亲投靠衡阳的舅舅郑向,郑为龙图阁学士,为饱学之士,很赏识仁孝聪颖的周敦颐,见周敦颐喜欢莲花,就在衡阳老家建了一座亭子,挖了一方池塘,种上 满池的莲花,让周敦颐在此间读书 。周敦颐对于君子人格的界定,对于莲花与儒家品质的关联,就是从这儿开始的,所以说周敦颐的人格基本上在衡阳舅舅家的荷塘边完成了。
周敦颐出生在道县,8岁跟随舅舅生活在衡州(今衡阳),其生活地址主要有衡阳石鼓书院(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是他外祖父左侍禁郑灿居住的祖宅;衡阳濂溪周氏祖屋(由长 子周寿次子虞仲后裔继承),今居衡阳市衡南县车江铁市、衡阳县金兰寺、重庆、洪江等周姓即源于此支;衡阳市华新开发区柘里村爱莲堂,是周寿五子季仲次子兴 继来此继承祖业,爱莲堂原是郑家祖传庄户房。该处后建有西湖书院及祠堂,作为祭祀周子之地。道县周子故里建衣冠冢便从该处取“灵土”。而桂林市灵川县九屋 镇江头村则是明洪武元年,周敦颐的后裔从湖南道县迁到这里居住,距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2005年9月,江头洲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中国最具旅 游价值古村落”;2006年5月,“江头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江头洲爱莲文化”列入桂林市第一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元月,江头村又被评为“中国魅力景区”。这里是目前有关周氏家风和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方,也是有关周子家族故里保存最完整 的地方。江头村一个年代久远、拥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古村落,直至今日,这里依然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江头村古建筑群的规模很大,却给人一种简朴而文雅的感 觉。建村历史已有800多年,现有180余座620多间砖瓦结构民居,其中60%以上属明清时代建筑。该村至今仍保存有门第匾额和皇帝诰封挂匾200多 块,在这里可以看到清代奇特的“闺女楼”、“公子床”、“秀才街”、“举人巷”,以及明代村民为防御敌人进攻而有意构造的“迷宫”巷道。据史料记载,明清 两代该村人才辈出,灿如繁星,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榜上有名,先后有百余人考中秀才,160多人出仕,受皇朝诰封30余人。出仕者担任的职务上至代理两江 总督、布政使、按察史,下至知县、县令,任职地方北到黑龙江、辽宁,南抵广东、云南,东有江苏、山东,西至四川、西藏,中达河南、湖北,遍及全国。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学代表人,今湖南省道县人。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
周 敦颐为人清廉正直,淡泊明志,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任星子知军(相当于市委书记兼市警备区书记),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上荷花。每当茶余饭 后,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也有一说,爱莲说是从湖南衡阳西湖凤凰山下的一池莲花开始的。因周敦颐5岁丧 父,随母亲投靠衡阳的舅舅郑向,郑为龙图阁学士,为饱学之士,很赏识仁孝聪颖的周敦颐,见周敦颐喜欢莲花,就在衡阳老家建了一座亭子,挖了一方池塘,种上 满池的莲花,让周敦颐在此间读书 。周敦颐对于君子人格的界定,对于莲花与儒家品质的关联,就是从这儿开始的,所以说周敦颐的人格基本上在衡阳舅舅家的荷塘边完成了。
周敦颐出生在道县,8岁跟随舅舅生活在衡州(今衡阳),其生活地址主要有衡阳石鼓书院(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是他外祖父左侍禁郑灿居住的祖宅;衡阳濂溪周氏祖屋(由长 子周寿次子虞仲后裔继承),今居衡阳市衡南县车江铁市、衡阳县金兰寺、重庆、洪江等周姓即源于此支;衡阳市华新开发区柘里村爱莲堂,是周寿五子季仲次子兴 继来此继承祖业,爱莲堂原是郑家祖传庄户房。该处后建有西湖书院及祠堂,作为祭祀周子之地。道县周子故里建衣冠冢便从该处取“灵土”。而桂林市灵川县九屋 镇江头村则是明洪武元年,周敦颐的后裔从湖南道县迁到这里居住,距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2005年9月,江头洲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中国最具旅 游价值古村落”;2006年5月,“江头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江头洲爱莲文化”列入桂林市第一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元月,江头村又被评为“中国魅力景区”。这里是目前有关周氏家风和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方,也是有关周子家族故里保存最完整 的地方。江头村一个年代久远、拥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古村落,直至今日,这里依然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江头村古建筑群的规模很大,却给人一种简朴而文雅的感 觉。建村历史已有800多年,现有180余座620多间砖瓦结构民居,其中60%以上属明清时代建筑。该村至今仍保存有门第匾额和皇帝诰封挂匾200多 块,在这里可以看到清代奇特的“闺女楼”、“公子床”、“秀才街”、“举人巷”,以及明代村民为防御敌人进攻而有意构造的“迷宫”巷道。据史料记载,明清 两代该村人才辈出,灿如繁星,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榜上有名,先后有百余人考中秀才,160多人出仕,受皇朝诰封30余人。出仕者担任的职务上至代理两江 总督、布政使、按察史,下至知县、县令,任职地方北到黑龙江、辽宁,南抵广东、云南,东有江苏、山东,西至四川、西藏,中达河南、湖北,遍及全国。
上一篇:纂修
下一篇:没有了!